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把我区“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也对内蒙古“打造现代畜牧业”寄予厚望,今年,一场以“打造品牌,开拓市场,提升产业规模和水平”的肉羊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正在广袤的内蒙古草原上展开。循着乳产业、绒产业的成功之路,建设家喻户晓的绿色草原羊肉品牌,已经成为当前我区肉羊产业的最大梦想……
产业发展滋润牧民生活
5月20日下午,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赛汉塔拉镇巴润宝力格嘎查。微风轻拂着正在返青的草场,成群的苏尼特羊如珍珠般散落在草原上,悠闲地觅食。牧民布和巴特尔拿着鞭子站在一旁,欣喜地看着自家的羊群,再过一个月就是冬羔出栏的时节,辛苦了大半年,布和巴特尔渴望能有不错的收益。
布和巴特尔是苏尼特右旗的家庭生态牧场示范户,在1.5万亩的草场上饲养着800只苏尼特羊,同时,他也是呼格吉勒牧民合作社的理事长,带领14户牧民共同致富。他告诉记者,现在他们都采取“公司+合作社+牧民”或者“公司+家庭牧场”的养殖模式,牧民的羊羔刚出生,就与肉业公司签订了销售合同,等到出栏时,就能直接送到肉业公司的冷库,保证了稳定的销售价格。
去年,苏尼特羊的出栏价格稳定在26元/斤,布和巴特尔家的300多只冬羔为他带来了20万元以上的收入,过去,这样的收入是他不敢想的。由于响应旗里发展高效生态避灾型畜牧业的号召,布和巴特尔将冬羔出栏时间提前到6月20日,这为他带来了1.3万元的补贴资金。冬羔变秋季出栏为夏季出栏,可以有效保护草场,保证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苏尼特右旗已先后补贴牧民3000多万元。
布和巴特尔兴奋地领着记者参观他的羊羔保温棚、风光互补发电机、冰柜、电视机,这些设施,都是在这几年收入增长后增添更换的。布和巴特尔打开电脑,指着里面的监控画面对记者说:“这是今年4月安装的保温棚电子眼。”通过电子眼,可以清晰地看到保温棚里各个角落的画面,这样,在每年1月冬羔出栏的时候,牧民再也不用在寒冬里守候了。
苏尼特右旗产业化办公室主任青格勒告诉记者:“肉羊产业的发展,在给牧民带来收入增长的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肉羊养殖向着规模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前进,既提高了羊肉质量,又改善了牧民生活,牧民的收入逐年增加。”
二维码扫出质量安全
作为三大肉羊产业带之一的锡林郭勒草原肉羊养殖带,依靠着乌珠穆沁羊和苏尼特羊两大主导品种,正在通过建立全程和追溯管理体系,走上高端化与精细化的发展道路。
5月21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锡林浩特市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宽阔的厂区整洁干净,白墙蓝顶的厂房一字排开。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孟晓娣向记者介绍说:“我们公司在锡林浩特市毛登牧场有自己的肉羊繁育基地,在周边的苏木还建立了肉羊行业协会,逐步形成了公司+基地+牧户的产业化体系。如今,肉羊的养殖、屠宰、分割加工、销售都牢牢地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有效地保障了羊肉的质量。肉品质量提上去了,羊肉的价格就有了保障,牧民的收入也跟着节节攀升。”
全产业链建设是基础,为了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去年,锡林郭勒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为牧户的4万多只羊安装了智能耳标,仅此一项就补贴牧民60多万元。今年,他们准备再为20万只羊安装智能耳标,补贴牧民400万元。公司生产经理刘青山拿来一卷羊肉,他告诉记者:“安装智能耳标的目的,是为每一只走上消费者餐桌的羊建立档案,消费者吃羊肉之前,可以先扫描这个二维码,通过二维码可以对这只羊的月龄、体重、生长牧场、检疫情况、屠宰时间、物流流程都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记者扫描二维码以后,手机显示这卷羊肉的养殖者是宝力根苏木哈那乌拉嘎查牧民赵立新,其他生产内容应有尽有,可以对羊肉产销、加工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查询。
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有了保障,就要通过价格策略将产品推出去。在锡林郭勒盟的肉羊产业从业者看来,锡林郭勒羊肉一定要做好市场定位,瞄准高端客户需求进行产品制作,使整个工艺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并对产品进行精细化设计,最终打造全国最好的羊肉。
创新模式创出财富路
参照乳业在我区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产业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生产组织形式和产品加工技术的革新。5月26日,走进蒙羊和林基地,大型监控墙上,肉羊养殖、屠宰、加工、包装等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清晰可见,实现了全程可控可追溯。
在蒙羊和林基地,规模化生态草场建设、有机饲草料加工、良种肉羊繁育、有机肉制品精加工于一体,形成了现代化全生态产业链体系。据蒙羊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武斌介绍,在生产组织形式方面,蒙羊引进了银行与担保公司等金融要素,形成了基地+农户+公司+银行+担保公司的羊联体模式。这种模式,是由公司来寻求金融合作方贷款并担保,免费将繁育优质种羊和杂寒基础母羊提供给有养殖经验和条件的专业合作社或农牧民,获得母羊的一方连续3年每年向公司提供一只3月龄羔羊,3年后母羊归农户所有。农户在饲养过程中所繁育的多余羔羊,均可以市场价卖给公司。在饲养期间公司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设备,对合作户提供母羊技术、免疫、防疫等服务,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合作社、农牧民的资金瓶颈,降低了养殖风险,使农牧民不用花费启动资金即可致富。此外,蒙羊还设定了收购红线,当市场价格低于收购红线时,按收购红线价格收购,保证合作户利益。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乌拉特中旗,已经有不少农牧民通过这样的模式走上养羊致富的道路。
蒙羊牧业按照GMP标准引进国际先进的澳大利亚屠宰流水线,全套德国分割和美国真空包装设备,采用先进的低温冷却排酸工艺及从有机养殖、精细加工到销售的全程冷链,实现了真正的冷鲜羊肉,保证了蒙羊羊肉的优秀品质。蒙羊全面提升自身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全力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市场呼唤品牌化发展
提起绒产业,内蒙古拥有鄂尔多斯这样的知名品牌;提起乳产业,内蒙古拥有伊利、蒙牛这样的产业巨头。然而,作为国内优质羊肉的生产大省,内蒙古肉羊产业,一直缺少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随着国内市场对羊肉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建立一个能够代表内蒙古肉羊产业的大品牌,成为内蒙古肉羊产业最迫切的需求。
2013年,随着“假羊肉事件”在全国的曝光升级,引发了全国性的肉羊产业诚信危机,不仅伤害了羊肉上下游正规企业的利益,伤害更多的是消费者的信心。但在另一方面,假羊肉事件也为绿色内蒙古羊肉品牌带来了机遇,在政府部门有效监管下,肉羊产业正呈现出优胜劣汰,重新洗牌,标准化及规模化进程加速的好局面,有效的监管手段促使肉羊相关企业诚信自律,推动了产业升级,进而带动内蒙古整个肉羊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锡林郭勒盟正林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郭晓东告诉记者:“假羊肉事件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切去了肉羊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保证了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过去,正规的羊肉品牌在发展中,总是遭遇问题羊肉的迫害和利诱。在去伪存精之后,因势利导树立内蒙古肉羊产业的品牌形象,从而带动内蒙古整个肉羊产业的发展,成为当前内蒙古羊肉加工企业努力的方向。经历了假羊肉事件以后,很多观望的客户选择了我们,大量的订单从一线城市送到我们的企业,一度有些混乱的市场渐渐规范起来。”
蒙羊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闫树春认为,品牌化发展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内蒙古羊肉在全国远近驰名,知名度很高,但与乳产业相比,内蒙古尚未出现在消费者心中占据相当地位的肉羊品牌企业,由于肉羊企业普遍缺乏品牌战略发展意识及具体规划,致使内蒙古羊肉在全国市场上差异化不足、特点尚未突出、市场竞争力受限,品牌化发展力度亟待加强。目前,蒙羊牧业已经制定完成了未来5年品牌战略发展规划,将逐步将蒙羊打造自治区知名、全国驰名、消费者满意的中国羊肉第一品牌。
记者了解到,2014年6月14日~16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肉类协会申办的“2014世界肉类组织第二十届世界肉类大会”将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蒙羊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已受邀出席这一世界级盛会。届时,蒙羊牧业代表还将作为中国肉羊产业的代表企业在世界肉类大会上致辞发言。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内蒙古羊肉品牌企业迈向全国乃至世界市场的第一步,对于内蒙古肉羊产业的品牌化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加快培育领军企业
当前,内蒙古羊肉年产量在80万吨以上,存栏8000万只以上。拥有以呼伦贝尔羊和乌珠穆沁羊为主导品种的东北肉羊产业带,以乌珠穆沁羊和苏尼特羊为主导品种的锡林郭勒草原肉羊产业带,以巴美羊、经济改良羊为主导的沿黄肉羊产业带为主导的三大肉羊养殖带,三大养殖带一直被认为是我区的绿色草原羊肉品牌的基础。
2013年,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明确提出了“8337”的发展思路,无论是发展定位、发展路径,还是工作重点、主要任务,既切合实情又提出实招,既体现了形势任务的新变化,又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为自治区各领域产业升级与发展提供了方向性指导。今年4月,内蒙古农牧业厅相关部门撰写了《关于加快培育领军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了“以推进精细加工、销售为突破口,打造品牌,开拓市场,提升产业规模和水平”的肉羊产业发展纲要。
内蒙古农牧业厅产业化处副处长郏金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内蒙古将以建设肉羊产业化园区为载体,扶持蒙羊、草原鑫河、小尾羊、大牧场、蒙都羊业等肉羊加工企业进行重组联合,尽快组建国内外知名的大型企业集团,推进品牌化运营,打造中国驰名商标,建立集养殖、加工、流通、销售于一体的全程可追溯管理体系,积极推进肉羊养殖联合体建设,由重点肉羊产业带的领军企业牵头,联合产业带内其他企业,并带动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和规模养殖大户,打造大型肉羊养殖联合体。推进加工企业重组联合,推进羊肉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区域特色羊肉品牌。
记者了解到,为了促进肉羊产业的发展,我区还将出台肉羊产业振兴政策。“政府要逐步加大对羊肉产业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将羊肉产业打造成继乳产业、绒产业之后,内蒙古走向全国的第三个农畜产品品牌产业。”郏金梅告诉记者。(王树天)